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在本科相关专业的知识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方向更深入的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如数值分析、材料热力学及动力学、材料相变原理等。
2、专业知识
围绕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功能材料、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腐蚀与防护、摩擦磨损与耐磨材料等核心知识体系;为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应熟练掌握《学科实验及实践训练》课程内容。可选修石墨深加工技术、炭素材料、特种陶瓷工艺学、固体物理、金属凝固理论、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课程知识。
3、外语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表达、外文翻译及撰写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在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面广,可以提出并解决部分科研问题。具有崇高科学钻研精神和献身精神,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基本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能力,勇于批评和质疑,并指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学术道德
倡导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学风严谨的优良风气,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创新;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和利,反对在科学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
(1)在学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学校等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要遵从并符合社会准则。要具有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学术研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作品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是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
(3)合作研究成果应按照当事人对科学研究成果所作贡献大小并根据本人自愿原则依次顺序署名,或遵从学科署名惯例或作者共同的约定。任何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均应对作品承担相应责任,作品主持人应对作品负主要责任。
(4)在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
(5)应严格遵守和维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规定,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6)不得有剽窃、抄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私自署名、泄密和其他违背学术界公认的学术规范的行为。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独立检索和查阅科学文献、专利和其他资料的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并善于归纳和总结,能够理清研究领域的进展脉络和主要理论派别,能够独立完成文献综述,客观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2、科学研究能力
结合个人对本领域研究进展的掌握,在导师指导下制定总体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等。进而,能独立实施并完成既定的研究方案和内容,并能及时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对于权威或他人的结果不迷信,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能够科学地分析、客观地评价,认识到可以借鉴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3、实践能力
通过培养和锻炼,具备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掌握常用的材料学研究方法,能够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对所研究的材料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在实验中增强动手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参加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正确地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
5、其他能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研究或技术开发中所遇到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做到及时同专家、老师及其他研究生讨论,积极发表自己观点,融会贯通,提高水平。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必须按《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黑龙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和本领域现行所有国家标准等有关规定撰写。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硕士学位论文还应符合以下规范:
(1)必须注明所用材料的具体化学成分、样品状态等;
(2)必须说明材料测试所用的仪器设备型号、测量方法原理、测试条件等;
(3)按国家标准或某行业标准完成的材料制备或测试方法,必须注明所依据的标准编号;
(4)必须注明材料制备和处理过程中所用原材料和化学试剂的出处和纯度等;
(5)所用分析数据必须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检测限的最小有效位数,分析结果表示为平均值正负标准差;
(6)除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全文缩略语用单独列表形式排出,列在文前或参考文献后;
(7)学位论文各章应配合有图表若干,且图表中必须附有中英文图表题目和说明;
(8)硕士学位论文应避免实验结果的简单罗列。应对各种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提炼或凝练,说明研究结果的科学意义或发现,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导向或线索性信息,供他人参考。
2、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质量评议是对其学位论文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技成果与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学风五大项进行综合评价。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与新颖性。基本掌握论文选题领域中国内外文献及有关科技进展情况。硕士论文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和工艺方法等任一方面有一定的新见解、创新或改进等情况,在论文中需要体现培养方案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况。论文需要体现所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论文工作量情况,以及采用先进技术、方法、设备和信息情况。论文文字表述、计量单位、图表、引文等格式必须符合规范。硕士生应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研究领域相关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经历,鼓励有潜力的硕士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创新成果的学术论文。
五、学制、学分及学位授予要求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3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并应适当增大学科专业课程的比例。课程体系框架为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除课程外还设置有其他培养环节,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完成该培养环节,否则不得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其他培养环节具体包括: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认真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应发表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并至少参加10次学术报告和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或学院实验室参加不少于两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翻译本学科外文期刊论文三篇或用外文撰写一篇专业学术论文;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并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参与或申报一项科研项目。修满的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2020级开始为36学分),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不少于26学分(2020级开始为30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应修满6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实践环节及其他培养环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提出学位申请,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被授予本学科工学硕士学位。